运营干货 > 行业热点- > 亚马逊涉税报送落地,卖家0申报的时代过去了?

亚马逊涉税报送落地,卖家0申报的时代过去了?

2025-10-16 9 0 0

亚马逊数据分析,亚马逊AI广告,亚马逊广告管理,客服管理,库存管理,财务核算,用船长BI注册免费试用,基础功能永久免费!


10月13日,亚马逊关于将向税务机关报送中国卖家信息的通知正式发布。


这两天,卖家之家社群里关于该新规的探讨持续升温,卖家们围绕税务申报、合规操作、风险应对等话题展开探讨。小编整理了一些关键信息,供大家参考。


01

0申报真的要终结了?

对亚马逊卖家来说,关于平台的税务报送要考虑的问题有很多。


比如“到底报实际销售额,还是继续零申报?” 这一问题最近被卖家反复提及。


多数长期依赖 “零申报” 或 “低申报” 的卖家陷入两难:若按实际销售额申报,成本抵扣、税务负担等问题尚未理清;若延续旧模式,又担心与亚马逊报送的数据冲突,引发税务稽查。


更具体的疑问集中在数据口径上。


有的卖家担忧 “自己看不到平台报送的具体数据,后续核对时万一有差异,根本说不清”。代理记账公司的建议也让部分卖家纠结 —— 有代账公司要求按站点销售收入全额申报,但卖家们普遍反映 “佣金、广告费、FBA 费用这些支出,要么没发票,要么发票不合规,根本没法抵扣,相当于要为‘虚高利润’交税”。


针对这个问题,有卖家给出了相对乐观的判断:“税局一下子要接收这么多卖家的数据,短时间内肯定没法逐户核查,小卖家只要态度积极,后续配合补报,大概率能争取到缓冲期。”


而对于长期零申报的卖家,另一个顾虑是 “突然大额申报会被系统标记风控”。特别是突然申报数百万销售额,极易被大数据筛查列为重点监管对象。


有卖家建议可以采取“分主体、分批次申报”:若卖家有多店铺,可将销售额分散到不同的个体工商户或小规模主体中,每个主体每月申报少量金额(如10万-20万),逐步提高申报额度。这样既能避免“数据异常”,也能向税务部门传递“持续合规”的信号。


02

小规模卖家如何合规出口?

跨境电商的合规化是不可逆的趋势,无论是大卖家还是中小卖家,都需主动适应政策变化。


有卖家指出,年销售额500万以下的小规模卖家,短期无需急于升级为一般纳税人,可按以下步骤操作:


第一步,为每个店铺主体开通对公账户,确保回款直接进入公户,避免“私户收款”的合规风险;


第二步,与上游供应商协商,通过公户支付货款并要求开具普通发票,用于成本抵扣;


第三步,按季度以回款金额申报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,优先享受“季度30万免增值税”的优惠政策。这种模式虽无法享受出口退税,但胜在操作简单、成本低,适合利润薄、规模小的卖家。


卖家销售额逐步突破500万,可考虑升级为一般纳税人,转向“0110出口退税模式”


(1)办理进出口经营权、海关备案等资质,虽然前期流程繁琐,但第一票退税完成后,后续流程会逐渐顺畅;


(2)与供应商协商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,用于申请出口退税,降低综合成本;


(3)若资金规模较大,可注册中国香港公司作为资金归集主体,将多个店铺的回款汇总后,以“货款”形式回流至国内一般纳税人主体,形成完整的资金闭环。


不过,中国香港公司注册和流程跑通需半年左右,且成本较高,仅适合年销售额数千万的中大型卖家。


也有卖家建议采用“1039市场采购贸易模式”,但多数中小卖家对其流程、资质要求不熟悉,且缺乏专业指导;而9610、9710等跨境电商专项模式,更适合大型平台或企业,中小卖家难以适用。


除此之外,有卖家建议可以结合自身跨境业务规模与运营成本,聘请具备国际税务资质和丰富实操经验的专业顾问团队。不过需要注意的是,要仔细查看该团队的行业资质,且需熟悉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税收政策、双边或多边税收协定,以及跨境交易中的税务合规要求,能从全局视角为企业提供定制化税务服务,而非仅依赖基础的税务申报工作。


从短期视角来看,这场变革难免给行业带来 “阵痛”:部分习惯了传统运营模式的卖家,需要投入额外成本完善税务流程、调整财务架构,甚至可能面临短期的运营节奏打乱。但把目光放长远,这一举措对行业生态的重塑价值不言而喻:它将逐步清除 “偷税漏税”“灰色操作” 等破坏公平竞争的乱象,让市场资源更精准地向 “深耕产品品质”“优化用户服务” 的优质卖家倾斜。



+1 0

评论(0

在线客服

扫码咨询

QQ服务大群